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罗舜初中将,革命一开始就表现出色,官职也是一路升迁。
罗荣桓对提拔的事有点儿犯难,就向毛主席汇报了,结果毛主席却告诉他:“你就放心大胆地用吧!”
这位开国中将有着不少传奇经历,他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,也是因为他的种种经历,毛主席对他非常信任和看重。
辍学参军,职位攀升
1914年,罗舜初出生于福建上杭。
因家里穷,他12岁就得停学,然后在小店里当起了苦工学手艺。
罗舜初那时受尽欺负,整天干着又苦又累的活,钱却不多,真是深切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艰难。
1929年那会儿,罗舜初才15岁,他就投身家乡一场由农民组织的武装行动,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罗舜初1931年参军,1932年入党后迅速得到提拔,先后被任命为地方区委领导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。
真是不简单,他硬是扛过了好几次敌人围追堵截,还走过那段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,这些都让他变得更坚强,革命信念也更加牢不可破。
光有革命心还不够,罗舜初为了革命成功,可是一边学一边战的。
换句话说,他是在1937年投身抗日军政大学,开始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。
后来,罗舜初把学到的知识带到了战场上,在岱崮和沂水城等地展示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。
1945年,罗舜初带着部队参与了山东军区的夏季攻势和全面反攻,在这场战斗中他对打败日本侵略者有着重大的帮助。
罗舜初在抗战时期就小有名气,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他的名气可就大了去了。
那名气响当当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和第四野战军四十军,都是他直接管理的部队。
在这几场关键战役里,他可是出了名的“战场明星”,不管是四平的坚守、临江的四次保卫,还是江南的三次深入,再到后来的三大战役,他都在局部战场上扮演了关键角色。
罗舜初那身手敏捷、智谋过人的本事,把敌人吓得魂飞魄散,所以大家都叫他“旋风将军”。
敌人们都说,罗舜初他们那支部队特别难对付,因为里面有两个厉害的角色,一个是旋风将军,另一个是旋风司令,他们组成的“旋风部队”让人闻风丧胆。
因为罗舜初成绩斐然,他的职位也是不断往上升。
等抗战胜利后,解放战争那会儿,他已经是辽东军区的副司令兼参谋长了。
建国后,他先后担任了海军参谋长、第二副司令员等要职。
罗荣桓觉得升迁太快了,有点犹豫,就把这事儿跟毛主席说了。
结果主席一听,直接乐开了花,笑着对罗荣桓说:
“这个人没关系,放心大胆用!”
为啥毛主席对罗舜初这么信任呢?这事儿得从他过去的经历讲起。
艰苦奋斗,矢志不渝
1946年,罗舜初接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的政治委员职务。
跟那些由红军老部队演变而来的第一、第二、第六纵队不一样,第三纵队成立得比较晚,但它的发展速度却相当快。
才成立没多长时间,三纵队就摇身一变,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,还经常受到表彰呢。
罗舜初领导的三纵部队能迅速壮大,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身处那种艰苦的环境。
1946年年底,国民党军队集结重兵,反复进攻我们南满的根据地,企图借此机会进而控制北满。
面对那股凶猛来袭的敌人,三纵和四纵立马顶起了防守的大梁。
这两支部队各有各的任务,四纵的主力主要在敌人后方打游击战,而三纵则主要在内线支援四纵的小股部队。
这会儿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,长白山那地方简直冻得要命,温度常常降到零下三十多度。
因为冬衣不够,罗舜初让他们用草捆在身上,每隔几分钟就得起身活动一下,这样才稍微暖和点。
即便这样,还有一些战士在守夜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,要是睡着了,就可能被寒冷的夜风吹得冻死在山上,这样的苦和累,别人真是很难想象。
那窝窝头从山下带到山上,冻得跟冰块似的,就是用枪托砸开也难以下咽。
这可真是棘手,因为枪栓在严寒中冻得动弹不得。
就算硬是拉动了,里面的撞针因为温度变化变短了,所以根本打不了枪。
尽管外面天寒地冻,但战士们内心的革命热情却像火焰一样燃烧得旺盛。
“四保临江”行动迅速展开,罗舜初带领战士们在首场战役中就与敌人交战了40多回合,成功击溃了1700多敌军。
首次交战没让敌人服输,他们迅速调集了更多兵力继续对抗,结果双方僵持到了第二年的三四月份。
敌人怎么也没料到,天气一暖和,我们战士们的战斗力就直线上升,把敌人发起的几波猛攻都给顶了回去。
最后关头,国民党剩下的部队士气低落到了极点,好多国军士兵开始投降,有的还互相喊话,有的干脆直接走出战壕。
“走吧,走吧,到三浦集合……”
在罗舜初他们带领下,我们军队成功抵挡了敌人“先打南边再打北边”、“全面围剿”的阴谋,慢慢地开始了反击战。
经过这么多的艰难战斗,罗舜初他们已经把意志磨砺得像钢铁一样坚强,有了这样的意志和战功,毛主席他们当然会非常信任他们。
当然,那片黑土地上的战功,是我们战士们齐心协力打出来的,也离不开司令员韩先楚和政委罗舜初的默契配合。
在合作过程中,双方难免会有意见不合,那罗舜初又是怎么解决这些分歧的呢?
求同存异,实事求是
在打国军52军116师之前,罗舜初政委和韩先楚司令就意见不合了。
罗舜初分析说,威远堡地区有敌人,那里不仅有我们一个营的队伍驻守,周围还分布着三个团的兵力在保护着。
简单来说,这时候要是硬攻威远堡,很可能四面八方都来敌人,形势会很不利。
我们得集中力量,一步一步来,先搞定西丰那儿的敌人,然后再往里打,慢慢把威远堡的敌军也给清掉。
这方法虽慢点,但风险不大,所以很快就赢得了领导们的赞同。
可是司令员韩先楚却有不同的意见。
他觉得我们这边有优势,我们得来个出其不意的猛攻,直接派主力部队猛扑威远堡,用“斩首战术”来搅乱敌人的阵脚。
简单来说,就是先围着西丰的敌人别打,等他们听到总部被攻的消息急忙去帮忙,那时再一起把敌人收拾掉。
这两种策略各有各的长处,一个主打稳健,力求稳步取胜,另一个则擅长出奇制胜,用巧计赢得胜利。
俩人争执不休,最终没达成共识,结果这事儿还闹到了林彪那边去。
经过一番琢磨,林彪觉得韩先楚那计划虽然挺大胆,但还是能行的,最后就采纳了他的方案。
没错,韩先楚的预判成真了,敌人毫无防备就遭遇惨败,我们不仅收获了大量战利品,还一口气俘虏了八千多敌人。
韩先楚那计划搞得很漂亮,但这可不代表罗舜初的想法就不好,他那稳重老练的风格,组织上也是相当认可的。
罗舜初在后来的总结会上,大大方方地承认了。
“司令员指挥打仗,方法独特,奇正并用,我们真得好好向他学学!”
实际上,罗舜初不仅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坦率,他对彭德怀的待人方式同样能很好地反映出他的心胸。
彭德怀以前是罗舜初的上级领导,照说他们俩的关系应该挺铁的。
不过,他们俩都是公正无私地处理事情,所以在讨论中时不时就会有点小争执。
有一次,彭德怀和罗舜初因海军是否应该设立航空兵的问题激烈争执,彭德怀还气愤地骂了罗舜初“死顽固”。
罗舜初虽然挺生气的,但他还是坚持实事求是,有什么话就直说。
即便是在1973年那个冬天,他自己也正在301医院接受治疗,一听说彭德怀要路过,他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,赶到楼道里去等着。
彭德怀走过来,两人目光一对视,罗舜初赶紧挺直了身子,向老首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,算是送别。
此后不久,彭德怀就因病去世了。
得到消息后,罗舜初很伤心,也思绪良多。
这样的人能力强,心胸宽广,品行也好,毛主席他们怎么会不信任呢?
敢于直谏,不忘初心
尽管罗舜初现在职位不低,早不是以前的小角色,但他骨子里那份优秀参谋的风采始终没变。
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参谋呢?
陈毅强调,虽然要对首长表示服从,但我们也有责任大胆提出建议,并且要有心让首长接受那些正确的观点。
举个例子,陈赓的表现就充分体现了这种“责任心”。
1947年,组织安排他领着四纵队回陕北,可他一看整个局势,觉得这样做不太合适,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在那次会议上,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——“南渡黄河,直接刺向敌人的心脏”,这个策略成功推动了陈粟、陈谢和刘邓三路军队的紧密协作。
罗舜初这人也很有那股儿“责任心”的劲儿。
1953年,那会儿他陪着彭德怀一同去参加了一个军委的例会。
国家那时正号召大家节约,彭德怀就提议减少海军的开支。
比如说,我们先买一艘驱逐舰,等条件好点了再考虑买第二艘。
当时罗舜初只是个参会的小角色,主要任务是认真听讲,不太需要插嘴发表看法。
但他听了这话觉得不太对劲,就立刻站起来说:
“彭老总啊,你看这驱逐舰单独出海作战不太靠谱,至少得有两艘或者更多一起行动,才能相互照应,保证安全。”
“要是只买这么一艘,那训练都成问题,更别提实战了。”
彭德怀听罗舜初说完后,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,就不再固执地要求削减海军的经费了。
最终,在周总理他们的大力协助下,海军按时成功买下了两艘驱逐舰。
这回会议散了,好多人都觉得罗舜初胆子够大,敢在会上跟彭德怀辩个高低。
可是罗舜初却摇摇头说道,
“这不是空谈理论,我是直接给彭老总当顾问的!”
实际上,参谋这个角色就是要敢于直言进谏,别忘记了最初的心意。
就连著名将领瓦茨科普夫也讲过,
“我希望周围多些不太容易轻易放弃的家伙,这样他们就能给我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建议。”
当个参谋光当传声筒可不行,还得勇于说出自己心里的话,大胆地说实话。
意思就是,这事儿通常还得靠有开阔心态的领导来帮忙。
就像彭德怀那样,虽然他挺固执,不过如果罗舜初说得对,他还是会认真听的。
这不就是说明老一辈领导人很谦虚、心胸开阔嘛?
看看过去打仗的那些日子,我们指挥所里头,大家抢着提意见,不管对不对,总之都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,就为了能多赢几场。
看国民党那边,大家都不愿招惹是非,上级说什么,下边就照着做。
以至于蒋介石觉得自己军事才能超群,多次亲自出马指挥作战,可最后却总是惨败收场。
毛主席鼓励罗荣桓大胆任用罗舜初,这事儿也彰显了毛主席的宽广胸怀。
毛主席觉得罗舜初同志经历了很多考验,是个很有本事的人。
事实证明,毛主席是高瞻远瞩的。
罗舜初尽管总被看重,但他从不自高自大,始终勤勤恳恳地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我们得向罗舜初和毛主席看齐,像罗舜初那样做事扎实、心里装着老百姓,像毛主席那样心胸开阔,一起努力,把我们的新中国建设得更美好。
- 上一篇:【粮食大事】粮食安全不仅仅取决于供需
- 下一篇:微信,DeepSeek!突发!
